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建材行业供给侧系列报告之一:台湾水泥行业去产能的启示

更新日期: 2016年02月01日 作者: 邹戈,谢璐 来源: 广发证券 【字体:

    1、 台湾水泥发展历经完整行业周期,需求自有规律:(1)台湾水泥行业发展基本符合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历经导入期、成长期、繁荣期和衰退期。台湾水泥在 1993 年需求见顶后,截止到 2014 年需求总量萎缩了 55%。(2)水泥需求增速和台湾 GDP 增速、经济结构有很强的关联度;当 GDP 进入低速增长期、工业化进程结束、投资驱动模式终结时(房地产泡沫破灭),水泥行业需求也步入衰退期;台湾的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 比重(或建筑总产值占 GDP 比重)和水泥需求相关性很高。(3)我们按照水泥行业通用的分析指标(人均年消费量、人均累计消费量)来衡量,台湾水泥需求见顶基本符合人均累计消费量 20 吨的国际经验值。
    2、 需求衰退和去产能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1)在台湾水泥行业需求步入衰退期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行业去产能(鼓励出口、强制产能搬迁、提高环保标准), 对引导产能去化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2)台湾由于地理原因,同时行业总量较小,导致水泥进出口对岛内行业供需影响较为显着。在去产能阶段,出口限制的放开带来的出口比例大幅提升,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显着。(3)去产能阶段伴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不过集中度提升不是靠大企业的兼并收购(岛内发生的并购行为很少,龙头公司的销量水平没有增加),而是靠小企业倒掉出局,间接得以实现。(4)在产能去化阶段,水泥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下行(8 年),最差的时候岛内只有台泥、亚泥、信大三家企业能实现微利,其他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当去完行业步入平稳期,水泥价格仍有较好的上涨弹性,不过盈利中枢相对之前繁荣期出现下移,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盈利中枢的下移相对较少。
    3、行业衰退,企业的应对路径:(1)行业步入衰退期时,企业融资能力很重要,非上市公司在行业衰退期要么破产要么被并购,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2)存活下来的水泥上市公司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积极型,寻求岛外业务拓展、多元化经营等;一种稳健型,仍然扎根本土,立足水泥主业,进行一些产业链拓展。从最终结果来看,台泥和亚泥发展较好。
    4、行业衰退期股票表现和估值变化: (1) 1993 年-2002 年去产能期间,水泥股大部分时间都跑输大盘(1995 年、1996 年除外)。 2003 年-2012 年期间, 2008 年金融危机前, 台湾水泥、亚洲水泥等龙头水泥公司相对大盘取得了明显的年内超额收益,大幅跑赢指数。稳健型的环球水泥、信大水泥、嘉兴水泥、东南水泥等相对大盘指数取得的超额收益水平则相对没有那么明显; 2007 年由于全球大宗品景气度都处于高点,水泥股当年普遍都有不错的超额收益。(2) 1993 年-2001 年产能去化解段,随着 ROE 持续下滑,水泥公司的 PB 估值也不断下行,最差的 2001 年期间,台湾水泥上市公司的 PB 估值被杀至最低点,普遍在 0.2 倍到 0.6 倍之间。 2002-2015 年稳定期,上市公司PB 估值出现分化,与其 ROE 水平直接相关, ROE 处于 10%以上,对应 PB 能在 1 以上, ROE 长期处于 5%以内,PB 一般都处于较低水平(约在 0.5-0.7 倍)。
    风险提示: 资料和数据由于来源导致不够详尽和准确。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