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兼并重组形势分析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各类庞大的基建项目不断扩张,使水泥的耗用量不断增大,各地水泥企业也不断增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入进内地抢占水泥市场。其中,以台湾水泥业最为突出,并已在内地水泥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外企水泥业在内地的急剧扩张,不仅令内地水泥市场的竞争加剧,也令内地水泥行业加快调整,企业重组、合并、收购将成大势所趋,值得投资者关注。
内地缺乏优质水泥
自1990年开始,在基建热和房地产投资潮的推动下,内地水泥业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到现时为止,内地的水泥企业已达6200家,2004年年产水泥总量8亿多吨,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尽管中国已成世界水泥王国,但由于产品结构失衡,低标号的水泥产品,即425#或以下的水泥,占总产量的八成。优质高标号的水泥产品,即525#和625#,尤其是新型的干法旋转筒式工艺生产的优质水泥十分短缺。目前,内地的低标号普通水泥呈明显过剩之势,而高标号的优势水泥则供不应求,产品结构失调的矛盾十分突出,遂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拓展内地的水泥市场,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内地每年对优质高标号水泥的需求,缺口都在4000万吨以上,故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由于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建设项目众多,预期2005年对优质水泥的需求量达2亿吨,今年内地优质水泥的生产量虽可达1.2亿吨,缺口仍高达8000万吨。故此,高标号优质水泥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势必成为外资角逐的一个重要领域。
台湾水泥业转移内地
水泥生产是一项投资重,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但也是一个利润高的投资领域。由于水泥生产要涉及矿石的采掘、运输、储存,以及购置昂贵生产设备,故其投资额甚大,只有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条件经营。内地现时的水泥企业大部分是国企,民营企业甚少。近年外资开始入进水泥市场,在内地一些石灰石矿资源地大举建厂。近年香港的‘瑞安’集团在贵州省投资了几个水泥厂,不仅获得丰厚利润,还保证了‘瑞安’公司在内地的庞大基建投资所需。而现时在内地水泥市场经营最活跃的外商,以台商企业最为突出。
其实,台湾本土水泥业发展并不快。受地域狭小、消费不足的局限,现时台湾的大型水泥企业只有十多家,总产量不足3000万吨;2001年时,全岛水泥总产量才2000万吨左右,仅相当于内地一家大型水泥厂的产量。事实上,台湾岛内的水泥年需求量只有1700万吨,早已供过于求。目前,台湾岛内两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亚洲水泥’已控制了岛内80%的市场,其他中小型水泥厂更难以在台湾生存发展,转往内地投资经营将是大势所趋。
台湾最早进入内地的水泥企业是‘嘉新水泥’,该企业早于1995年已在江苏投资设厂,目前年产量已达280万吨,成为内地十大水泥企业之一。据了解,该企业已完全停止了岛内的生产,全部工序均已转移到内地,并已发展成8家水泥及相关配套企业。‘亚洲水泥’则已先后在上海、武汉、江西等地设厂,生产能力也迅速提高。由辜振甫家族控股的台湾最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则以福建为基地投资发展,并在福州兴建水泥专用码头,成功设立混凝土预制件厂。此外,另一家台湾水泥企业‘环球水泥’,也以宁波为基地,在内地设立多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这些都显示,台湾水泥业已经把经营主力搬到内地,并以内地作为未来的主要拓展市场。
内地水泥业三足鼎立
现时内地自有的水泥企业虽然不少,但规模却偏小,平均生产规模只有10万吨,只及国际平均水平的10%。而现有内地水泥企业由于高标号优势水泥比重太低,缺乏竞争力,在外资尤其是台湾水泥业的进迫下,正面临兼并、重组以至被淘汰的境况,前景令人忧虑。业界预期,未来内地水泥业将形成三大产业集团:一是内地企业,它以大型国企水泥厂为主力,将致力于提高优质水泥的比例,但短期内相信仍会以低标水泥产品为主。二是台资水泥企业,它将成为未来内地水泥市场新的生产集团。台企水泥产业仍会以华东地区为生产基地,以生产高标优质水泥为主。三是其他外资水泥产业,包括欧洲、日本及香港的水泥产业,这部分在内地比重不大,但近年也在扩展之中。如法国的‘拉法基’(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据悉它已投资2亿美元,持有了内地12家国有水泥厂的股份;又如瑞士的HOLCIM集团(它是全球第二大水泥集团),日本的‘太平洋水泥’(它是全日本最大的水泥企业),近年也逐步增大了对内地的投资。
相比之下,现时对内地水泥市场影响较大的,仍属台资企业,但内地国有水泥企业的合并及重组,及欧日水泥业的加快推进,其影响力也不可忽视。短期而言,内地正形成台企、国企、外资三足鼎立局面,但长期来看,台企在内地的经营优势也受到巨大挑战。面对内地经济持续热旺,房地产及各类基建项目到处开花的情况下,怎样抢占内地水泥市场这块‘肥肉’,正成为全球水泥业的关注点,也成为未来内地市场角逐中的重头战之一。
来源:香港商报
内地缺乏优质水泥
自1990年开始,在基建热和房地产投资潮的推动下,内地水泥业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到现时为止,内地的水泥企业已达6200家,2004年年产水泥总量8亿多吨,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尽管中国已成世界水泥王国,但由于产品结构失衡,低标号的水泥产品,即425#或以下的水泥,占总产量的八成。优质高标号的水泥产品,即525#和625#,尤其是新型的干法旋转筒式工艺生产的优质水泥十分短缺。目前,内地的低标号普通水泥呈明显过剩之势,而高标号的优势水泥则供不应求,产品结构失调的矛盾十分突出,遂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拓展内地的水泥市场,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内地每年对优质高标号水泥的需求,缺口都在4000万吨以上,故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由于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建设项目众多,预期2005年对优质水泥的需求量达2亿吨,今年内地优质水泥的生产量虽可达1.2亿吨,缺口仍高达8000万吨。故此,高标号优质水泥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势必成为外资角逐的一个重要领域。
台湾水泥业转移内地
水泥生产是一项投资重,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但也是一个利润高的投资领域。由于水泥生产要涉及矿石的采掘、运输、储存,以及购置昂贵生产设备,故其投资额甚大,只有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条件经营。内地现时的水泥企业大部分是国企,民营企业甚少。近年外资开始入进水泥市场,在内地一些石灰石矿资源地大举建厂。近年香港的‘瑞安’集团在贵州省投资了几个水泥厂,不仅获得丰厚利润,还保证了‘瑞安’公司在内地的庞大基建投资所需。而现时在内地水泥市场经营最活跃的外商,以台商企业最为突出。
其实,台湾本土水泥业发展并不快。受地域狭小、消费不足的局限,现时台湾的大型水泥企业只有十多家,总产量不足3000万吨;2001年时,全岛水泥总产量才2000万吨左右,仅相当于内地一家大型水泥厂的产量。事实上,台湾岛内的水泥年需求量只有1700万吨,早已供过于求。目前,台湾岛内两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亚洲水泥’已控制了岛内80%的市场,其他中小型水泥厂更难以在台湾生存发展,转往内地投资经营将是大势所趋。
台湾最早进入内地的水泥企业是‘嘉新水泥’,该企业早于1995年已在江苏投资设厂,目前年产量已达280万吨,成为内地十大水泥企业之一。据了解,该企业已完全停止了岛内的生产,全部工序均已转移到内地,并已发展成8家水泥及相关配套企业。‘亚洲水泥’则已先后在上海、武汉、江西等地设厂,生产能力也迅速提高。由辜振甫家族控股的台湾最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则以福建为基地投资发展,并在福州兴建水泥专用码头,成功设立混凝土预制件厂。此外,另一家台湾水泥企业‘环球水泥’,也以宁波为基地,在内地设立多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这些都显示,台湾水泥业已经把经营主力搬到内地,并以内地作为未来的主要拓展市场。
内地水泥业三足鼎立
现时内地自有的水泥企业虽然不少,但规模却偏小,平均生产规模只有10万吨,只及国际平均水平的10%。而现有内地水泥企业由于高标号优势水泥比重太低,缺乏竞争力,在外资尤其是台湾水泥业的进迫下,正面临兼并、重组以至被淘汰的境况,前景令人忧虑。业界预期,未来内地水泥业将形成三大产业集团:一是内地企业,它以大型国企水泥厂为主力,将致力于提高优质水泥的比例,但短期内相信仍会以低标水泥产品为主。二是台资水泥企业,它将成为未来内地水泥市场新的生产集团。台企水泥产业仍会以华东地区为生产基地,以生产高标优质水泥为主。三是其他外资水泥产业,包括欧洲、日本及香港的水泥产业,这部分在内地比重不大,但近年也在扩展之中。如法国的‘拉法基’(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据悉它已投资2亿美元,持有了内地12家国有水泥厂的股份;又如瑞士的HOLCIM集团(它是全球第二大水泥集团),日本的‘太平洋水泥’(它是全日本最大的水泥企业),近年也逐步增大了对内地的投资。
相比之下,现时对内地水泥市场影响较大的,仍属台资企业,但内地国有水泥企业的合并及重组,及欧日水泥业的加快推进,其影响力也不可忽视。短期而言,内地正形成台企、国企、外资三足鼎立局面,但长期来看,台企在内地的经营优势也受到巨大挑战。面对内地经济持续热旺,房地产及各类基建项目到处开花的情况下,怎样抢占内地水泥市场这块‘肥肉’,正成为全球水泥业的关注点,也成为未来内地市场角逐中的重头战之一。
来源:香港商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孔祥忠:标准的约束力与企业的发展…
- 再论当前通用水泥标准修订等若干问题
-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两会]今年对电解铝、水泥业实行阶…
- 李克强:今年要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2…
- 月底前各地要出台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 孔祥忠:向政府反映行业情况是协会…
-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征求意见稿
- 孔祥忠:不要在环境问题上妖魔化水…
- 孔祥忠:再次呼吁尽快取消散装水泥…
- 孔祥忠:"无铬化"将成为水泥企业必…
- 乔龙德:经济效益增长回升 遏制过剩…
- 国务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
- 中国建材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
- 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评报…
- 关于举办“2013年中国水泥矿山年会…
- 中国水泥协会组织企业学习反垄断法…
-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
- “中国水泥绿色矿山高级研修班”在…
- 孔祥忠:用碳交易方法化解水泥产能…
- 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 发改委、工信部将出重拳化解产能过…
- 孙星寿:水泥产能不断释放 企业遭…
- 孔祥忠:政府应停止审批一切异地技…
- 工信部: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生产…
- 工信部下达2013年水泥行业的淘汰目…
- 发改委下放投资审批权排斥水泥等产…
- 汪洋指出:要通过市场竞争加快水泥…
- 雷前治谈中国水泥工业发展面临的三…
- 2012年中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