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豪西盟注资华新水泥 国际巨头押宝中国

更新日期: 2005年12月01日 【字体:
    “是有豪西盟(HOLCHIN B.V.)注资华新水泥(A股600801.SH,B股900933)一事,市国资委的大部分人员都去参与这项谈判工作了。”11月28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政府的一名官员在电话中向记者实话实说。 

    此时,豪西盟方与黄石市国资委就入主华新水泥一事,正在进行紧张的谈判。有接近谈判内情的人士透露,华新水泥股改完成后,将定向增发一定股份,豪西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向华新水泥注入巨资,成为前者的第一大股东,稀释华新水泥国有股份。

    据接近谈判内情的人士透露,豪西盟此次注资将达8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此说法,未得到黄石市官方及华新水泥大股东的证实。

    一旦注资完成,豪西盟这家全球第二大水泥制造商,将正式入主华新水泥这家国内水泥业老二。

    边股改边注资 

   “应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入主。因为,自从五年前豪西盟作为华新水泥的战略投资者开始,就注定了它会为成为华新水泥最终的大东家而努力。”华新水泥有关人士对记者这样分析。由于处于谈判敏感时期,华新水泥高管一直回避与记者谈论有关豪西盟注资事宜。

     华新水泥为黄石市政府直属企业,其大股东华新集团共计持有华新水泥非流通股10352088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5%。 

    1999年3月4日,在三峡工程进入大规模混凝土浇筑阶段之后,豪西盟借定向增发首次参股华新水泥,持有华新水泥7700万股B股,而当时华新水泥和葛洲坝两家上市公司几乎垄断了三峡工程全部的水泥供应。

    黄石市政府一名官员告诉记者,自今年初开始,豪西盟入主华新水泥一事开始启动。其时,地处黄石的湖北省属大型国企大冶特钢被中信泰富成功并购。当地政府有意借此东风,再引进一个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推进华新水泥重组。

    豪西盟作为全球水泥业的大鳄,且为华新水泥的第二大股东,自然成为政府首先考虑的对象。据本报记者了解,湖北省高层主要领导就豪西盟入主华新水泥一事,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推进此项工作。而豪西盟对华新水泥更是钟情不已。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谈婚论嫁”。

    作为注资的前奏,今年4月29日下午,豪西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购买了华新水泥B股8,761,300股。自此,豪西盟两次合计持有华新水泥8,576.13万股B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6.11%。 今年7月,豪西盟CEO首次来到湖北,拜见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敲定了重组华新水泥的框架。当月底,北京视野咨询中心将豪西盟入主华新水泥方案提交黄石市政府。此方案正式明确,豪西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变成华新水泥第一大股东。

    孰料,国内大规模开展的上市公司股改工作,打乱了豪西盟注资华新水泥的计划。湖北省决策层当机立断,华新水泥边股改边准备重组事宜。于是,华新水泥作为湖北省第一家参加股改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被推上前台。

    “在某种程度上,华新水泥的股改方案是在充分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基础上,也为外资入主设定了一定门槛。”华新水泥股改保荐机构长江巴黎百富勤公司的一位投行人员透露。根据华新水泥11月17日修改后的股改方案,大股东每10股将支付3股的对价。股改完成后,华新集团持股约占27%,比第二大股东豪西盟持股26%仅高出1%。

    武汉新兰德研究主管余凯分析,根据股改承诺中的有关事项,华新水泥大股东承诺,股改后其出售股份的价格不低于9元/股,那就意味着,豪西盟认购的价格在9元/股以上。而目前大股东持股过亿股,按此计算,豪西盟可能为此事支付少则8亿元多则10亿元资金。

    水泥巨头押宝中国

    参股华新水泥6年,豪西盟在华新水泥分红不到2000万元,这次却斥巨资入主,这家水泥大鳄究竟意欲何为?

    “看好华新水泥的高速成长,看好中国水泥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与豪西盟几年的合作,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认为这是国际水泥巨头原动力所在。

    在水泥行业浸淫20多年的李叶青说,中国水泥行业类似于家电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技术进步快。外资水泥巨头进入后,不需另作市场推广。此外,中国水泥较低的价格蕴藏的升值空间,也令豪西盟心动不已。

    李叶青介绍,中国水泥业的平均价格为每吨25-30美元,而在欧美市场,则高达70-80美元,即使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达60美元。

    “中国水泥价格与国际相比,差距非常之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系一位教授分析,随着行业整合完毕,国内水泥价格升值到40美元/吨完全有可能。

    原国家建材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孙钤撰文指出,在我国经济持续二十多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水泥总产量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9.7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40%。

    另一方面,国家自2004年初对水泥行业的宏观调控,也给跨国水泥巨头整合中国水泥产业提供了契机。国家提高水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将使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失去扩张机会。随着国内水泥行业的优化升级,占水泥总体产能60%以上落后工艺产能将会被淘汰出局,为大型水泥企业产能释放提供了发展空间。

    专家介绍,近几年,国内以海螺、华新、冀东等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业,在各自的市场区域内跑马圈地,快速发展,纷纷发展成为产能超过千万吨级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其中,华新水泥1993年只有100万余吨的产能,飙升到如今的2200万吨。2006年,公司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

    面对种种利好,豪西盟认为中国水泥行业的“苹果熟了”,急欲从中分得一杯羹,并购成了这些巨头们的最佳选择。在国外,建设一个年产200万吨左右的水泥工厂,投资一般在人民币20亿元以上,建设期限长达5年;而在国内建设同等规模的水泥企业,则只需5亿-6亿元人民币,一年即可建成投产。

    事实上,看好中国水泥市场的,不只是豪西盟,还有众多跨国巨头。

    今年8月,世界水泥业霸主拉法基与香港瑞安集团在西南的水泥产业合并,产能迅速扩大到1700万吨,并牢牢控制了西南市场。今年10月,拉法基又斥资3800万美元,收购西南水泥业大腕四川双马(000935.SZ)。

    几乎与拉法基同时,今年9月,全球水泥业另一大鳄德国海德堡水泥公司,出资1亿多元,收购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企业冀东水泥(000401.SZ)两家子公司的股份,拉开了其在中国整合水泥业的序幕。紧接着,摩根士丹利联合鼎晖投资正式入股山东水泥业老大山水集团,以5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山水全部水泥相关资产部分的30%股权。而台湾的四大水泥企业台泥、亚泥、嘉泥和环泥,纷纷在国内的福建、江西和湖北等省设厂,在历经两年的亏损后,现在全部进入收获期。

    上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系教授分析,全球有6500家水泥企业,中国就占了5000家。在美国,前5家企业控制了国内近70%的水泥产能,而在中国,前10家企业水泥产能,不到国内总产能的17%。

    “在巨大的整合机会面前,跨国巨头并购中国水泥企业的步伐将不会停止,资质优良的水泥类上市公司将是其并购首选对象。”该教授说。 (聂春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